[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调研

2013年6月25日

 随州高级技工学校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重点建设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项目负责人 陈冰

201110-20121

主要调研人员: 陈冰、邓艾、张世勇、赵强

主要调研对象:程力专汽、江南专汽、航天双龙专汽、、                     翔宇汽车服务公司

            100810091017班已毕业学生

               本校汽修专业教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汽修专业调研组

 

一、概述

 

   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岗位设置情况及变化趋势,企业对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根据就业市场对汽车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本专业所开设课程内容对专业教学的影响。明确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项素质教育更加合理;寻求与外界开展产学研的合作机会,提高学校及汽车维修专业的知名度。

 

   2、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是校企合作企业程力专汽、江南专汽、航天双龙专汽、翔宇汽车里的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技师,我校100810091017班汽修班已毕业学生,本校汽修班各课程任课。

 

   3、调研方法:面对面座谈(附座谈提纲)

   ⑴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⑵汽车维修行业现有基础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调研时间和人员

 

   201210月份开始到201212月份,由陈冰老师、张世勇老师、赵强老师和邓艾老师进行为期近2个月的汽车维修行业调研。

 

 

二、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据交通部20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132万多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1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6%,从业人数达640万,年完成工作量3.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33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8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而随州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现拥有汽车总量达到20万多辆,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加,汽车维修企业170多家;但是一类汽车维修企业较少,三类汽车维修企业占多数.维修类型以专项维修为主,占维修总量的77.8%.大修较少.维修从业人数一千多人.据调查,目前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通过资料表明,目前随州汽车维修企业的数量已达170多家,如果以每家企业至少需要1520名汽修人才来计算,随州市对汽修人才的缺口就高达3千四百多名。同时,由于各种汽车新款车型不断推出、配置越来越先进,加上汽车配件、汽车用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汽车行业对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不仅汽车维修人员十分欠缺,高水平、高素质的汽车维修师更是“一将难求”,汽车业发展迅猛导致汽车维修人才缺口不断扩大。

 

三、汽车维修专业现有基础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01年开办,经1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本地区乃至全省职业教育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1、本专业的设施设备比较先进。该专业初步建立了校内组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汽车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电气设备120台套,汽车整车3套,设备总值近300万元,基本能够满足本校学生校内实训要求,在随州市乃至湖北省同类学校中具有领先水平。

2、本专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有教师15人(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3人),具有本科学历10人,3名教师参加过教育部门及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所有教师均具备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的达10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达8人。本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进一步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行坚实基础、注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职业能力课全部实行“模块式工学一体化”教学。共建共享4门网络精品课程,打造2门核心课程,完成4门专业课件仿真实训试题库的开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2本。构建网络教学与课程点播应用平台,力争两年内所有专业课程考试上平台,实施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2、构建校企对接课程体系

经过市场调研和汽车维修岗位技能分解,与 “汽车维修工鉴定标准”结合,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构建与“模块式一体化学分制”教学模式相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相关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选用和编写实用对路的优秀的汽车修理教材。紧跟国内国际高新现代技术的步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使教学面向生产实际,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各种实习、训练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上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全新的技术应用型教学体系。

针对汽车服务行业发展,汽车企业整体技术、服务水平提高需要的特点,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完善课程开发及改革的流程与办法,建立工学一体、工学结合的校企对接课程体系,更新并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3、打造精品课程。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依据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环节。

汽修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两年内完成《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4门精品网络课程。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岗位技能对接不够;

2)发动机实训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和先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研教改,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适合新形势中职教育特点的校编教材、仿真课件开发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够;现代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几点思考

 

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3)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

4)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配套的教学课件、实训软件、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实现课堂共享,使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后课程相配套的资源库,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统一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等,该资源库主要资源有:

①专业基础资源库: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建设资料及教学管理资料。

②专业课程体系资源库: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课题实训软件,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资料。

③教学辅助资源库:课程试题、行业标准、案例、视频讲座素材,网上复习、答疑、考核、等学生自助学习软件。

④专业特色资源库:各项技能训练标准化作业录像资料。

 

    总之,新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