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教材开发论证

2013年6月25日

 随州高级技工学校

 

 校本教材开发论证报告

 

 

      重点建设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项目负责人 陈冰

201110-20121

主要调研人员: 陈冰、邓艾、张世勇、赵强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论证报告

 

                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一般分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三大课程体系之一,开发校本教材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职业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规划》中指出: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按照有利于专业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者发展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发掘和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借鉴和引进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以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为重点,形成与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是一所首批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设有数控技术、计算机运用、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十几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从85年建校到现在,二十多年间,从我校走出的毕业生近万人。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数控技术、计算机运用、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四大支柱专业,尤其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和劳动版通用教材,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教材缺乏指向岗位群需求的针对性。57.1%的教师认为现有教材大多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体例结构均使用固定框架,过分强调学科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与学科认知结构的协调,教材在反映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内容缺乏与相关行业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二是教材不利于学生自学。85.5%的学生认为教材理论知识较深,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一定差距。52.4%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案例和习题较少,同时,缺乏学生自我评价设计和有关章节小结的内容。

 

    三是教材内容老化。教师们普遍认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缺乏对新知识、新问题、学科新发展的涉及,知识内容与行业科技前沿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反映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缺乏汽车维修的前沿知识。

 

    四是教材设计过于单调。76.2%的学生认为教材版面设计不够生动。教材的表达方式局限于文字,陈述性语言过多,缺少形象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也没有师生互动的模块单元,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编写格式死板,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是教材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85.5%教师认为教材缺少涉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利于中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是教材普遍缺乏与之配套的教辅材料。85.6%的学生认为教材应配有课件,目前专业课教材普遍缺乏与之配套的立体动画课件,现有教材配套光盘只能称之为“电子板书”,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好的实现我校“十五字”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使我们的技工教育更加从容的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实现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我们提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论证这一直面职业教育教学现实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的的讲话》精神,科学借鉴国内外课程内容改革的经验,从分析已有的相关资料入手,以国家指导性方案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学习有基础”的办学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

 

    3、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

 

    4、职业教育是成材教育,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培养人人成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以国家汽车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为课程内容改革的依据、地方课程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研究载体,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挖掘岗位实践中的学习素材,编撰出贴近学生学习基础,贴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本校特色、专业特色的实用、适用、活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本教材。

 

    2、缓解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对矛盾:(1)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要强化职业针对性的矛盾;(2)市场专业急剧变化和教育发展相对稳定的矛盾;(3)学生学习动力的职业针对性和毕业后继续学习之间的矛盾。

 

    3、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把职业教育提供给需要职业教育的人,向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提供有效的职业教育。

 

    4、打造学校自己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

 

(二)研究原则

 

    1、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的原则

 

       有需要才有追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明确的需求并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后,就能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有强大的动力。

 

    2、与行业的需求相适应的原则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发建设校本教材必须经常与行业、企业联系,随时掌握行业技能发展的新动态,并把它作为新的技能知识放进校本教材里,及时传授给学生。

 

    3、与学生的基础相适应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国家统编教材有着“理论多,实践少”的倾向。因此,校本教材所选的内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乐以接受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应与学生的基本爱好相适应。

 

    4、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当前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特点,更密切关注社会。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前瞻性。

 

四、研究内容及步骤

 

(一)研究思路

 

     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明确目标,确定模式,申请立项,制定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和实践,验证课题结论。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研究内容

 

1、开发专业教学课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宗旨是为了保障企业用人的需要,学习培训的内容一定要与企业实际紧密相连,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实训教学,完成《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四个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2、打造精品网络课程。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依据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环节。

汽修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两年内完成《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4门精品网络课程。

3、编制校本教材。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为重点,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共同开发2门特色教材。

4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个别重点调查和问卷调查相互补充等方式方法,对本校学生学况、毕业生就业现状、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其学科教学与职业间相互关系科学结论。

 

     2、分析比较法:相同学科、相同或相似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确定串行研究或并行研究(宜串不并),串行出校本教材或并行校本教材(宜并不串)。

 

     3、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4、案例法:先点后面,先重点后一般。

 

(四)研究的步骤

 

     课题分三个阶段:

  

     1、设计校编教材方案:(20115月——20136月)。

 

     2、调查分析:(20135月)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了解教师具有哪些方面的专长。确定校本教材研究的主要项目和相关的内容。

 

     3、师资培训(20136月中、下旬)对参与教材研究的教师进行有关校本教材制订方面的相关的培训。

 

 

 

 

 

                                                       2012.8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