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2013年7月26日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组

一、调研活动及结论

1、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专业本层次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内容:1)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2)本专业的岗位分布情况;3)本岗位的职责和任务;4)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本专业培养的建专业议等。

3、调研的对象:1)用人单位;2)往届毕业生;3)市场内的招聘信息:4)网络上有关数控专业的需求信息。

4、调研准备:(1)调研小组成员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明确调研目的。(2)小组成员查询调研对象联系电话,为开展调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小组成员商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和约谈内容及技巧,尽可能详细、准确。(4)作好访谈记录。对访问的内容做好详细的记录、分析、整理,形成文字形式。

5、调研组由黄成金、罗金刚、赵强老师、张忠伦组成。时间从2012715日—2012810日。

6、调研方式:包括走访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座谈、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方式。

1)问卷

调研期间,调研团队向一线员工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主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就业与待遇情况、知识与技能更新的需求等。

2)访谈

本次调研访谈了随州地区汽车改装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了解不同岗位在本企业的需求量,以及本专业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主要是技术技能水平及实际工作经验)的需求。

3)参观交流

本次调研参观了随州地区机械加工企业对员工学历、个人品质(如积极向上,善于学习、沟通能力、服从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与岗位的关系。

从交流中发现,从事销售业务、与客户沟通等岗位与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技术人员、一线员工与本专业的学历有一定联系,而对于维修技术人员来说,学历的影响还是占相当的比重。

4)专家座谈会

调研中,我们分别邀请湖北齐星、重汽华威、湖北程力汽车等10家企业老总、人事主管、技术骨干60余人参与了座谈。座谈会上各位与会人员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各岗位的人才需求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高,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好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技术要求较高、悟性好可塑性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再培训得到提高。至于学历,那是没有制约性的影响的,据调查,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现状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偏差。从企业、市场以及所得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企业最想招聘的是那些想做事,能做事、能做成事的人才。各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比例较大,仅占毕业生的95%左右,主要分布在加工、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岗位上,底薪在2000元以上。

因此,我们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上应该是思想素质高、热爱工作、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守纪律、能吃苦的技能型人才;具备能够从事加工、编程、设备维护维修和企业管理等岗位群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对上面的工作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本行业发展前景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未来几年,国内数控机床年需求量将超过15万台,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就显得非常紧缺。

2、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大的方面讲,中国是世界加工厂,近几年来各地出现和技工荒充分表明技能人才的欠缺,高端装备的加工制造更加需要大量的数控加工人员;从本地情况讲,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风机名城,专用汽车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随州现有各类专用汽车生产企业70多家,拥有汽车零部件制造类企业100多家,风机制造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加工和风机制造为主干的产业集群,数控加工操作岗位达到近万个,但目前能够达到数控加工技工标准的职工人数仅占所需职工总数的15%左右,无论是数控机床操作工还是数控编程人员都十分紧缺。作为随州市唯一的数控操作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随州市政府及企业强烈要求学校多培养数控技术应用类人才,确保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

3、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能熟练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技术应用和数控设备维护方面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我们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与编程的能力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很好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潜力。

4、对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新路子,使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与能力相对接;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技能培养的针对性。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进一步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体系;使学校培养对接企业需要,专业对接岗位、课程对接能力,增加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确保教学质量。

2、构建校企对接课程体系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以本专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构建与“模块式一体化学分制”教学模式相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相关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教学内容,与企业专家一起编写符合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3、打造精品课程。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依据职业能力,打造精品课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将2-4门核心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

4、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推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专业核心技能分解成若干既关联又独立的模块,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逐步完成各个模块的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掌握本专业各岗位技术要领,提高综合能力。

 5、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主动联系企业,政府应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加强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待加强。由于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很好地对接岗位需求;学校普遍存在着广而全的现象,教学内容普遍讲究系统性,而与企业需求脱节。

3)实训设施设备的数量和先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适合新形势中职教育特点的校编教材、仿真课件开发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够;现代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思考

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将以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黑板加粉笔为道具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中职数控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机械识图、基础英语、职业道德;核心专业能力是编程能力与操作能力及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自学能力;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3)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通过仿真教学、项目教学在校期间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在校学习期间应优化课题训练项目,增强实训的针对性和实训效果。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4)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学校可向学生推荐专业前沿书籍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配套的积件、课件、实训软件、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实现课堂共享,使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后课程相配套的资源库,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统一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等。

总之,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显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