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评价体系文件

2013年11月2日

 学分制评价体系文件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课程建设等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实际情况,过去老中专的那种教育教学模式,已严重不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已实行多年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已无法解决当前职业学校遇到的难题,因此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于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2000年教育部进一步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2001年9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至此全国各地不少学校开始偿试采用学分制,积极探索实行学分制的途径与方法,其中学年学分制采用得比较多,中职学校在采用学分制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采用学分制,但伴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的逐步调整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持续开展,越来越迫切需要推行学分制改革。我校有我校的具体特点,我校在2006年就已推行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由以前通过考试确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改革为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过程性评价,这为我校研究并实践学分制时采用过程学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我校近几年来改革的实效与我校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出能体现我校特色的可操作的学分制方案并投入实践是可行的。以下重点论述我校学分制课题组是如何研究我校学分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我校为何要研究推行学分制

我校现在的生源现状与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生文化基础差异性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别是个体发展的需求差异性增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为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学分制成为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校研究与实践学分制其目的是为弹性学制提供顺畅的通道。学分制可以使勤奋学习、学有余力、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提前修满学分,提前就业;让大多数学生按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让极少数不能按时修满学分的同学可以用替代学分补足学分,顺利毕业。学分制还可以解决那些家庭困难或其他原因在学习期间需参加工作而又不想退学学生的问题。学分制可以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与训练的技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要达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分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目标的一种量化,是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分值。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显然可以有效解决我校目前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职业教育与不同类型教育间的沟通和衔接。也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研究我校学分制应该由哪些部分构成

为与企业重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保持一致,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我校早就开展对学生的品德操行进行量化考核评定了,因而将德育素质作为我校总学分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确定下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因此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素质过硬、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要成为企业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他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岗位生产任务、以及能较快适应转换不同岗位的要求,他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有关操作技能、从事过生产实践的锻炼、并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在总学分中设置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学分,这其中包含文化理论、技能、生产实践、必备技能证书四个方面。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条件、特长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我校在研究学分制方案时借鉴永康职技校学分制方案中替代学分办法,并进一步丰富其中的内涵。综合起来我校研究的学分制方案中总学分构成情况如下所示:

德育素质学分

职业能力学分

=

 

 

替代学分

 

=

 

 

总学分

 

 

替代学分

文化理论学分

技能学分

生产学分

必备技能证书学分

 

选修学分

获奖学分

创造发明、革新改造、创业学分

其他证书学分

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学分

三.研究我校学分制实施办法

(一)德育素质学分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等素质表现(包括校内、校外)进行量化,作为德育素质学分。

 中职每位学生三年德育素质学分设定一个总值,计算出每学期学分的平均值,再给出三年累计最基本要求的学分值。德育素质学分评价的内容及项目见下表,具体评分细则这里不作详述。

 

内容

基本要求

良好表现

酌情加分

不良言行

酌情减分

合计

一文明礼仪

 

 

 

 

二尊师爱校

 

 

 

 

三遵纪守法

 

 

 

 

四关注安全

 

 

 

 

五敬业诚信

 

 

 

 

合计得分

 

(二)职业能力学分

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程度、以及学生将知识与技能投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进行量化,用职业能力学分表示。学分的获得可以从文化理论课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从事生产实践(校内生产、校外实习)以及获取必备技能证书等方面取得学分。为避免高校学分制中学分不方便统计计算,我校研究出我校学分制方案中学分的取值规定:每学期按16周授课时间计算,每周30学时,总计480学时,规定为160学分。中职每位学生两年总计职业能力学分为640学分,两年累计最基本要求400学分。参加生产实践(校内外教学实习)不少于4个月,每位学生校内外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最基本要求300学分。顶岗实习6个月,顶岗实习最基本要求必须达到400学分,必备技能证书不得用其它学分替代。我校中职学生要顺利毕业,其职业能力学分必须达到基本要求的总学分。

1.文化理论课学分评分规则

文化理论课学分计算:该课程规定总学时除以3后取整(4舍5入)即为该课程的总学分。此类课程学分的获取分为二个部分: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与绩点学分(50%总学分)。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实施。

1)过程学分(50%总学分)

为方便记录,过程评价按百分制100分记录,过程评价的组成与所占比例如下:

过程评价100分,其中:

课堂纪律分(25%)

积极主动学习分(25%)

作业分(10%)

阶段测评分(30%)

出勤分10%)

过程评价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记入汇总表并折算成学分。过程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

过程评价汇总表

 

课程:     记录人: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出勤10

纪律25

积极主动学习25

阶段

测评30

作业 10

总分

过程

学分

 

 

 

 

 

 

 

 

 

 

过程学分折算式:

2)绩点学分(50%总学分)

绩点学分占该课程总学分的50%。按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折算,绩点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考试成绩在10分以下的不计绩点学分,不设补考。

绩点学分汇总表

课程: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成绩(百分制)

绩点学分

 

 

 

 

 

绩点学分折算式:

3)总学分

文化理论课每门课总学分由过程学分与绩点学分相加得到。

每门文化理论课程总学分表

课程: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过程学分

绩点学分

总学分

 

 

 

 

 

 

2.专业技能学分评分规则

专业技能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三类构成。每类均由若干门技能课组成,技能学分的计算:该门技能课规定总学时除以3后取整(4舍5入)即为该课的总学分。每门技能课的学分获取均分为二个部分: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与绩点学分(50%总学分)。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实施。

1)过程学分(50%总学分)

为方便记录,过程评价按百分制100分记录,过程评价的组成与所占比例如下:出勤分(10%)现场纪律分(25%)积极主动学习分(25%)作业分(10%)现场分(30%) 过程评价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记入汇总表并折算成学分。

过程评价汇总表

课程:           记录人: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出勤10

纪律25

积极主动学习25

现场30

作业10

总分

过程

学分

 

 

 

 

 

 

 

 

 

 

过程学分折算式:

2)绩点学分(50%总学分)

绩点学分占该门技能总学分的50%。按项目任务成绩进行折算,绩点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

绩点学分汇总表

课程: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项目任务成绩(百分制)

绩点学分

 

 

 

 

 

绩点学分折算式:

3)总学分

每门技能课总学分由过程学分与绩点学分相加得到。

每门技能总学分表

专业技能:               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班级

过程学分

绩点学分

总学分

 

 

 

 

 

 

3.生产实践学分评分规则

生产实践是职业学校学生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有效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分为校内生产与校外实习二大类,校内生产可以根据专业划分成不同类型,校外实习分为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二类。

1)校内生产实践

学校不断创造条件,为学生参加校内生产提供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内的各项生产实践。在生产过程中为体现权利与责任对等,必须奖罚分明,为此根据学生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于生产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若干条扣罚学分条款,主要体现在安全责任、生产纪律与劳动态度、适应能力等方面。

校内生产实践学分计算以合格学员在工时定额范围内一定工时获取1学分进行记录。另每天根据每人现场管理执行情况奖励适当学分。此外设置生产安全学分、生产纪律与态度学分、适应能力学分、生产成果学分。每学期结束时由管理人员根据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总量及在生产中的表现合理给出生产安全学分、生产纪律与态度学分、适应能力学分、生产成果学分,各项均规定一上限学分值。

2)校外教学实习

校外教学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安排教师驻企业指导并管理学生,情况特殊的个别学生可由学校批准自行选择实习单位。教学实习学分包括实习工时学分、实习安全学分、实习态度学分、适应能力学分、实习成果学分、岗位稳定学分等。

 ①实习工时学分:对实际在岗实习时间进行量化考核的学分。以实习天数为计算单位,实行计天得分制,每天计一定学分。无故不上岗实习、中途退出实习或因缺勤超标、严重违纪等原因被辞退者,扣除所有实习工时学分。

 ②实习安全学分:对实习安全进行量化考核的学分,实行扣罚制。

 ③实习纪律学分:对实习学生是否注重自身修养、是否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进行量化考核,称为实习纪律学分,实行扣罚制。

 ④实习态度学分:体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量化指标为实习态度学分,实行扣罚制。

 ⑤实习成果学分:对学生实习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的学分,以实习报告为评价依据。每位学生应根据要求结合实习的经历与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须经实习单位签署意见。

⑥适应能力学分:以实习岗位稳定性来评价的学分,反映学生能否坚持在同一个单位实习,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妥善处理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实行扣罚制。

⑦学分的奖励:学校制定奖励学分的具体条款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单位由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后确定,学校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了解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顶岗实习学分包括实习工时学分、实习安全学分、实习态度学分、适应能力学分、实习成果学分、岗位稳定学分等。实习工时学分、实习安全学分、实习纪律学分、实习态度学分、实习成果学分、适应能力学分、学分的奖励等的管理规定与校外教学实习类似,具体内容这里不作详述。

4.必备技能证书学分

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各级别证书学分具体值由学校组织讨论确定。

 

级别

初级

中级

高级

分值

 

 

 

 

其它必备技能证书:

三)替代学分

为了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规定课程的同时选修其它课程,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引导、个人实践的各类创造发明、技术革新改造活动,鼓励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开展各类创业活动,以及获取除必备技能证书外的其它技能证书。以上各项根据规定均给予一定的学分,这种学分统称替代学分。替代学分均被视作有效并计入总学分中,它可以替代文化理论学分、技能学分或相应的德育素质学分。替代学分评分规则如下:

1.选修课

选修课的学分获取参照文化理论课、技能课。参加学校开展的二课、兴趣小组等,可按选修课学分计算。

2.获奖学分:各级别等次的获奖学分具体值由学校组织讨论确定。

获奖类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鼓励奖

国家级

 

 

 

 

省级

 

 

 

 

市(地)级

 

 

 

 

校级

 

 

 

 

专业组

 

 

 

 

注:

①竞赛获奖学分:学生参加同一项目的不同级别比赛,学分可以累加;

②三好学生、先进、德育标兵、优干、优团等按同等级的一等奖加分;积极分子、德育先进等按同等级的二等奖加分;通报表扬按同等级的三等奖加分。

3.公益活动、社会实践

学生开展与参加经学校批准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如:植树、清扫卫生、送温暖、有意义的宣传等活动,参观、调查、义务维修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统一安排的校外生产实习除外),每天给一定学分,其中贡献突出的主要成员另加适当学分。凭活动接受方单位证明到班主任处登记。

4.创造发明、革新改造、创业

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造发明、技术革新改造活动,鼓励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对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同时由学校有关评审组讨论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5.其他非必备证书(非获奖证书)学分:各级别层次的非必备证书(非获奖证书)学分具体值由学校组织讨论确定。证书级别高级中级初级结业国家级省级市(地)级校级系部级

四.研究我校学分管理细则

学分管理条例涉及学分管理、学分互认、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升级与留级、转学与转专业、工学交替、休学、复学与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肄业等等,具体内容这里不作详述。学分管理条例是学分制方案得以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它涉及到学校的各相关部门,因此实行学分制必须由学校各部门紧密协作、通力配合。除了学校内部各部门以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学分制顺利实行的基础。

五.我校学分制初步实践

我校学分制研究推出后,首先选择在高级技工班中进行试行。该班是由修完中专所有课程,学习成绩较好,有一定技能水平,自愿参加本阶段学习的学生组成。我校高级技工班是以技能训练、校内生产实践为主进行教学,由于同学们已习惯一体化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采用学分制进行管理过渡自然顺畅。通过实行学分制学生们有了较大的选择学习、训练内容的自主权,学生们学习训练以及参加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该班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技能竞赛训练,由于该高级技工班学生人数不多,实行学分制班主任与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不是很大,进展较为顺利。

 六.结语

通过调研高校学分制方案以及兄弟中职学校实行的学分制方案,我校在借鉴并改进他校学分制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我校实情的学分制方案,这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必然选择,实行学分制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学习的需求。随着我校学分制的试行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并完善,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来构建我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得到加强;以实用、够用兼顾发展为标准确定我校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将得到深化;以形象、直观、深入浅出为基本要求确定教学方法将得到普及。随着我校学分制改革并不断推进,我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必将大踏步前进。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