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表4-4课程改革

2011年8月19日

说明
简述课程体系建立,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更新机制建设及运行成效等有关情况。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限1200字)
1、根据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观、基础观、过程观,我校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开发性、灵活性为原则,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淡化学校标准、学科标准,强化职业标准、市场标准、企业标准和岗位能力标准,确定了以职业素养、应知(核心课程)、应会(动手操作能力)、“四新”和岗位针对性要求构成的模块一体化学分制课程体系。
2、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我校在所有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提升通用职业能力;如:开发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感恩与忠诚、吃苦与团队、就业指导、模拟员工等模块,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3、应知课程以及应会课程,我校依据部颁专业教学计划,行业技能人才鉴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企业用工特点,以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原则,不断探索研发模块一体化学分制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创新教学新方法、不断开发校本课程,近年开发适合专业特征的校本教材43门、教辅资料32本,构建了各专业校本课程体系。
4、“四新”和岗位针对性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合作企业的技术平台,通过教师顶岗培训、学生顶岗实习了解企业转型升级及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四新”技术和岗位针对性要求。二是利用采购新设施、设备,要求供货方派遣专业人士或聘请专家到校开展3-5天的专题讲座,主题为新设备的操作规程,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技术、工艺、方法以及发展前景等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学校现已初步建立了数控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电子商务三大系列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限1000字)
学校形成了以教学督导室为牵头组织部门,教务科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参入的课程开发与更新机制。
在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学年上学期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组织教研研讨会,相互交流经验,研讨决定教材开发事项。确定教学资源及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教学督导评价方案。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由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充分吸收企业需求人才的要求,以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开发校本教材。
我校2007年及以前开发了20门,2008年开发了11门,2009-2010年开发了12门校本教和教辅资料及时满足了我校专业调整对课程教学的需要。我校在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由于开发校本教材的使用者是学生,最终还是要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岗位实际,服务社会。我校在校本教材开发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哪些技能,通过学校的培养能够使学生达到怎样的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素养。2、我校始终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开发校本教材,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对于复杂的理论原理等可以概括性的进行通俗讲解,不断探索研发模块一体化学分制专业教学计划,落实学生的“应知”“应会”素养。

点击可返回申报书内容索引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