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表4-3模式创新

2011年8月19日

说明
简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取证率等有关情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限1200字)
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我校提出以培养“有爱心、守纪律、懂技术、肯吃苦、善创新”的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定向班培养+顶岗实习”的订单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学校与企业开办企业冠名的定向专业班,学生从一入学就确定就业方向,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将冠名企业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培养计划中,企业规章、企业文化纳入到课程和教学大纲中,企业工程师参加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经过一系列的实习考察考核核准上岗后,校企双方根据需要共同确定适合学生工作的岗位,在岗位上进行正式顶岗实习(预就业),学制其结束,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并按规定核发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实现了85%班级均为国内知名企业定向班,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学生拥有了双重身份,学生从入学开始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从进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不断的受到企业氛围的渲染,不断提升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素质。
 工学结合成效:创建了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了开门办学的新模式,开创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经过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在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时间来考核、检验学生的能力,企业能获得稳定的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学生在工作后也能顺心顺意,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促进了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
我校多年来工学结合培养了大批企业有用人才,有的已成为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例如:我校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的苏建军,现为湖北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他主管工程机械驾驶室QXP、QXSC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交流会获得“造型与外观质量优秀奖”,被国家经贸委获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设计的“QXP驾驶室总成开发” 、“高性能四轮越野车辆的动力驱动传动系统”、 “ROPS/FPOS技术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三个重要项目都获得了随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教学模式改革(限1000字)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工人,我校坚持“以能力为主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每学年根据专业设置由督导室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讨论确定不同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一起。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2、具体实施方法及成效: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以能力为核心设计子模块,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一个子模块完成一种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兼顾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感知,并在亲自进行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技术。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如行为引导教学、 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根据课题层次,合理引进企业零件进行生产教学,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加工零件,将学校教育彻底与企业岗位工艺进行对接。在产教结合的基础上推进产教研的结合,极大地锻炼了师资队伍,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和矛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限500字)
我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坚持“以能力为主线”,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近年来又推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毕业生质量稳步提高,“双证书”取证率达98%;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技术岗位工作,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就业稳定率达90%以上。同时,每年有6%的学生进入上一级高等学校学习,获得深造机会。
多年来,我校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质量在本地区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得三等以上奖励有30多人次素质高。学生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许多已经在企业发展成为关键技术人才和专家,有的已成为大型企业负责人。例如:90届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甘子林已成为随州江南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97届机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王育林成为深圳鸿准精密模具公司模具开发课课长; 97届机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明勇创办随州市广通电讯有限公司等。

点击可返回申报书内容索引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