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重点建设内容(第三部分Ⅱ)

2011年8月20日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项目一:焊接考评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1)产业发展背景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专用汽车涵盖了专用汽车领域的各类型号,随着工程作业对专用汽车自动化、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专用汽车新产品开发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市专用汽车的销售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市焊接技术工人的需求和缺口非常之大。

(2)行业发展需要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焊接专业技能人才,而焊接专业是特种作业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据调查,随州焊接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大部分还没有实现持证上岗。省级质监部门对随州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达标要求,为本特色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建设焊接考评特色项目势在必行。

(3)具备实施条件

我校有成熟的焊接专业平台和师资队伍,有焊接考评平台建设的场地,已与随州市焊接协会、随州市焊考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在资金、人员培训、设备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已初步建立了焊接技术培运行框架体系。

2、建设目标

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协作承接企业和社会人员培训、考评鉴定及竞赛,促进焊接考评特色项目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建成焊接培训、考评、鉴定平台一个,实现年均培训、鉴定焊接技术工人500人次以上,承担考试、考评竞赛10场次以上。通过服务随州地区焊接人才鉴定和专用汽车行业发展,总结特色校合作模式,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在县、区推广。

3、建设思路

按照区域服务定位,与随州市焊接协会、随州市焊考委和二家以上企业合作共建,打造一个一流的焊接技术实训考评鉴定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训、考评鉴定评判队伍。面向随州展开全方位培训、考评、鉴定和竞赛服务。辐射带动我校汽修焊接等专业建设,成为我市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4、建设内容

坚持以素质培养为根本、能力锻炼为中心、通过过程引导、实现学员“双证融通”,开发建立各类焊接技术实训课题体系;

以焊接实训、考评、鉴定服务平台为依托,建成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相互融通的学术交流机制,创建一支能够承担各类焊接技术培训指导、职业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培训和鉴定考评团队。

完成一门省级以上精品培训教材;建成专用培训教材体系;建立完整的竞赛、考评、鉴定规则和课题库。

建设多媒体网络平台,实现学校、行业和企业间数字化交流,达到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建立“随州特种设备焊工培训及考试中心”通过省质监局达标验收,取得特种焊工培训鉴定资质。依托中心开展焊接工艺研究、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

5、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焊接考评特色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徐明成

副组长:李旭元  刘  飞

焊接考评特色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组  长:严贤仕

成  员:赵  强  沈  峥   王志艮

成立焊接特色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从随州市焊接协会、随州市焊接考试委员会及两家以上专汽公司聘请4-6名顾问,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2)制度保障

①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保障规范化运行。

②实施项目责任制。项目工作组组长对项目负总责,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建立项目建设效果考核评价机制,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评价和奖励。

(3)资金保障

制定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保障特色项目建设资金的有效筹措和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资金使用有成本核算、计划审批、采购招标、验收登记和效果评价。

本项目建设规划资金总计220万元,主要来源规划为:学校从老校区置换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和教师培训,由市焊接协会负责协调企业共同赞助80万元用于焊接设备配备和考评体系建设。由焊考委负责筹集项目活动运行费用,年均20万元。

项目二: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随着社会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普及运用,青少年与社会实现了充分融合,不良现象和载体(特别是网络)带来的影响,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建设目标

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培养“有爱心、守纪律、懂技术、肯吃苦、善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具有时代气息和职业教育特征,为师生所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形态及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创新形式。在学校广泛推广和不断传承。

3、建设思路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是构建独具底蕴和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领悟到学校传统与现代气息共存、文化积淀与时代召唤交融所带来的深厚底气和勃勃生机。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和趣味活动引领,直观的形象展示感悟,彰显文化特色的制度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4、建设内容

(1)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底蕴展示区:校史陈列室、荣誉室、技能作品展览室。

宣传绿化展示区:校园建筑风格,校训校歌,文化围墙,提示标牌,名人画像、警语,校园绿化带。

媒体展示区:建立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图书馆传播体系。

(2)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凸现本校优势和意识,具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

(3)精神文化建设

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记者、美术、网络、体育、音乐、口才、技能表演等俱乐部。

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艺术、健康、体育、思想、学术沙龙等项目。

创设以“我爱校园”、“校园是我家”、“为校增光”、“校园情结”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项目。

创设展示主体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卫生月”、“感恩教育月”、“纪律强化月”、“师哥师姐回母校”“延安精神进校园”等大型主体文化展示教育活动。

5、保障措施

(1)机构保障:

①成立校园特色文化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组  长:徐明成

副组长:杨  频  金  玉

负责项目的统筹领导、规划、协调、督导、审察。

②成立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组  长:王  梅  

成  员:沈  翔  刘金刚  石小义  刘  谨  罗  蕾  

负责校园文化特色项目的组织实施、策划创新、检查考评、总结推广。负责组成由团委、工会、学工处为主导,各处室、班级为主体,全体师生参与的项目建设网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③组建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

组建由文化部门、文艺专家、资深教育工作者、企业文化工作者参与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辅导、指导创新策划。

(2)制度保障

①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组长对项目负总责,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建立项目建设效果考核机制,按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励。

②校园文化活动实行课程化、科题化管理。实行定时、定地、定计划、定人员四定管理,保障活动规范化,周日下午半天时间为固定校园文化活动时间,纳入课程管理,排出校园文化课程表,各项目组订出行动计划,项目组首席指导实行全程监控。指导教师撰写阶段专题报告,以课研的形式来创建校园文化特色。

(3)资金保障措施

①设立“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基金”。一由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规划50万元/年;二采取校园俱乐部成员自愿捐款筹措资金5万元/年。三鼓励校企合作企业捐助学校文化创建,规划年均15万元。

②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和开支管理程序,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坚持资金专款专帐,独立运转,做到使用有核算、有计划、有审批、有招标、有验收、有效果评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